1910~1914 年诞生的组织分别为马氏体、铁素体和奥氏体的不锈钢,从化学成分来看,主要属 Fe-Cr 和 Fe-Cr-Ni 两大体系。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近三十年中(即 1919 年至 1945 年)。 随着各种工业的发展,不锈钢为适应工作条件而发生了分化,即在原来两大体系三种组织状态的基础上,通 过增减碳含量和添加多种其它的合金元素而衍生出了许多新型的不锈钢。从二次大站结束直至目前为止的三 十多年中,主要为适应抗海水或盐类腐烛,吸收 Y 射线及中子、获得超高强度、节约镍等需要而发展了抗点 蚀不锈钢、原子能工业用不锈钢、沉淀硬化不锈钢和锰氮代镍不锈钢。近年来.为了解决奥氏体不锈钢的晶 间腐烛和应力腐蚀问题,又分别发展了超低碳不锈钢和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目前,已投入市场的不锈钢的品 种已达到 230 种以上,经常使用的也有近 50 种,其中约有 80%是奥氏体不锈钢(18 铬--8 镍)的衍生物,而 其余 20%则是由 13 铬钢演变而成的。关于不锈钢钢种的最主要的研究和发展是集中在两个方面:
◆ 第一个方面是改善钢的耐腐蚀性,其中对 18-8 钢晶间腐烛问题的研究,不仅发展了钢种,提出了解决 这个间题的工艺方法。还促进了有关不锈钢的钝化和腐蚀机理的研究。
◆ 第二个方面是发展高强度不锈钢(即沉淀硬化不锈钢),这种钢是二次大战后随着航空、航天和火箭技 术的进展而发展起来的。其中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具有优异的工艺性能(17-7PH 类),固溶处理后极易 加工成形,且随后的强化热处理(时效处理)温度不高变形很小,在美国这种钢多用于航空结构,并已大量 生产,各国也都有类似钢种投入使用